查看原文
其他

Life Med | 田烨发表跨组织线粒体应激交流与衰老和疾病相关综述

生命·医学 老顽童说 2022-11-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课题组在Life Medicine发表了综述文章(Review):Neuron-periphery mitochondrial stress communic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s该文章围绕跨组织线粒体应激反应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聚焦在衰老、疾病等压力情况下,神经的线粒体应激对外周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外周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线粒体应激反馈调控神经功能的效应;同时阐述跨组织交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机体代谢和衰老的作用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

神经系统是响应机体内部及外界环境刺激的中枢,通过将化学或电信号整合并传递到外周组织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外周组织和免疫系统同样可以通过分泌生物活性分子参与组织间交流并影响神经系统。因此神经-外周组织的双向交流对维持机体稳态平衡至关重要。
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帮助维持新陈代谢和缓冲钙水平的重要细胞器,其稳态控制对维持机体健康不可或缺。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元线粒体稳态失衡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衰老相关,包括线粒体基因组 (mtDNA) 突变、线粒体复合体I (MCI) 功能障碍及活性氧 (ROS) 过度累积等诸多原因。处于衰老、疾病等线粒体应激条件下的神经元会启动线粒体质量控制,修复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同时,也通过释放线粒体应激分泌因子 (mitokine),跨组织调控周边器官的生理功能。多项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线粒体应激状态的神经元可以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影响包括肠道、白色脂肪组织、肌肉、免疫系统、胰腺和生殖系统等外周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诱导外周组织的线粒体应激反应,调节代谢和免疫等相关反应,促进生物体适应压力,并在某些条件下延长寿命。神经元到外周组织的线粒体应激信号传递另一方面,外周组织器官中的线粒体出现应激反应,也可以通过分泌mitokines反馈调节神经元的功能,但相关的机制研究仍有待探究。肠道、肝脏和肌肉组织的线粒体功能损伤后,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和代谢调控反馈传递压力信号至神经元,进而调控糖类摄入,并可能影响神经退行性病变等过程。外周组织到神经元的线粒体应激信号传递该综述还汇总了线虫及小鼠中已发现的mitokines分子及其调控机制,包括五羟色胺、Wnt/EGL-20、FLP-2、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以及哺乳动物中的FGF21和GDF15,并探讨如何将其作为靶点应用于疾病和衰老的防治策略。线虫中神经元线粒体应激分泌因子 (mitokine)最后,基于上述总结,作者提出线粒体应激跨组织调控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随着系统复杂程度增加,哺乳动物中mitokines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与线虫有何区别?不同生理需求下mitokines是否会协同作用调控机体稳态?同时文章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值得发展的科研方向,包括了解跨组织线粒体应激信号精准调控的机制及其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建立高等模式生物、3D细胞共培养和人类类器官等更复杂的系统,从而开发针对哺乳动物疾病和衰老模型的机制探究和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国家实验室、发育中心在读博士生李佳晟崔季萌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田烨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衰老先导科技专项和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支持。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Life Medicine英文全文

英文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lifemedi/lnac051

引用本文:

Jiasheng Li, Jimeng Cui, Ye Tian, Neuron-periphery mitochondrial stress communic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s, Life Medicine, 2022;, lnac051, https://doi.org/10.1093/lifemedi/lnac051

作者简介

李佳晟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育中心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线粒体应激跨组织传递的分子机制。

崔季萌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育中心在读博士生。

田烨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获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6先后在美国Salk研究所和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验室聚焦线粒体应激和衰老调控的机制研究。利用线虫、细胞和小鼠等模式生物,探索线粒体稳态维持与修复机制,及其在衰老与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在Cell、Nature Cell 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重点项目资助,曾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制版:嘉明

往期推荐

Life Medicine创刊词 | 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

Life Med | 王常勇/周瑾/那洁绘制人多谱系心脏类器官单细胞图谱

Life Med亮点 | 局部热疗或可作为脂肪棕色化及肥胖治疗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应对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脂质纳米颗粒靶向递送mRNA技术及应用潜力

Life Med | 许代超发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与衰老和疾病关系综述

Life Med亮点 | 植物免疫蛋白介导的广谱性抗癌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限时饮食有助于控制肥胖

Life Med亮点 | 人类免疫衰老和衰弱的单细胞景观图

Life Med | 景乃禾/岳春梅/舒友生揭示人源神经干细胞在非人灵长类脑内的长期存活和功能成熟

Life Med亮点 | 化学重编程逆转人类细胞命运

Life Med亮点 | 年轻体液逆转系统衰老

Life Med亮点 | 细胞内细菌促进肿瘤转移

Life Med | 顾正龙等发表衰老相关线粒体DNA突变诱发肿瘤的综述

Life Med预览 | 造血干细胞异常促进多发性硬化症

Life Med亮点 | 靶向NAD生物合成酶以对抗神经退行的新策略

Life Med亮点 | 当糖尿病遇到COVID-19

Life Med | 田勇/宋国旭通过人小脑3D类器官揭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发病机制

Life Med亮点 | 衰老的跨维度表观遗传全景图

Life Med亮点 | 衰老和肥胖会影响精子生成吗?

Life Med亮点 | 重塑人类细胞全能性

Life Med | 李春义/顾颖等绘制异种器官存活与生长的单细胞图谱

Life Med亮点 | 操控细胞焦亡的纳米药物治疗策略

Life Med亮点 | 单细胞代谢组学助力解码细胞命运决定

Life Med亮点 | 揭秘人类胎儿脑中小胶质细胞的发育规律

Life Med I 孙宇/李青峰/Kirkland发表细胞衰老与健康长寿关系的综述

Life Med亮点|灵长类单细胞景观图在生命医学中的应用

Life Med观点|猪器官异种移植时代到来了吗?

Life Med观点|在体基因编辑疗法的时代正在到来

Life Med|王宇/张渠/张玉绘制人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的RNA编辑图谱

Life Med观点|癫痫脑网络外科的脑网络连接组学变革

Life Med亮点 | YAP/TAZ是链接机械力感知与衰老的桥梁

Life Med亮点 | 逆转座子调控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及疾病发生

Life Med | 鞠振宇/虞朝辉/朱栩栋揭示干预非酒精性肝炎新机制

Life Med观点 | 持续给与抗氧化药物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Life Med | 刘妍利用脑类器官模拟高胆固醇暴露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Life Med|刘峰发表巨噬细胞在代谢调控中双刃剑作用的综述

Life Med | 郭国骥/黄金刚从单细胞水平解析基质细胞发育过程

Life Med | 岳锐等发表骨骼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的研究综述

Life Med | 丁秋蓉等发表肝纤维化单细胞组学的研究综述

Life Med | 钟清/鲁伯埙等发表自噬溶酶体靶向降解与疾病的综述

Life Med | 张维绮/曲静等揭示二甲双胍和烟酰胺核糖延缓大鼠多组织衰老

Life Med | 刘兴国发现多能干细胞表观遗传的“代谢物关联”调控模式

Life Med | 谢正伟/朱素杰发现减肥、抗衰老双重活力的化合物

Life Med | 王凤超等发现因受精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新致病基因IQCN并揭示其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

Life Med | 项鹏/汪建成发现Nestin通过抑制IRE1a介导的细胞凋亡改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疗效


Life Medicine 致力于推广改善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涵盖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机制、预警与干预研究、以及以改善生命健康为目标的新药研发及技术创新成果。

联系我们

官方网址 | https://academic.oup.com/lifemedi

官方投稿系统 |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lifemed

微信号 | Life Medicine

Twitter | @LifeMedJournal

联系邮箱(包括Presubmission inquiry)Lifemedicine@biscrm.ac.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